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中国人在非洲当酋长 能娶4个老婆

日期:2024年03月01日 10:55 来源:九派新闻 作者:佚名

2018年,当时27岁的宁夏小伙李满虎在非洲土地上,被尼日利亚土王授予称号“幸运酋长一世”,并在不久后还成为喀麦隆的酋长。

这之前,他厌倦了国企工作,辞职去非洲。最初他从事技术工作,晚上睡在矿山上的彩钢房集装箱里,房子很小,上下铺。屋子外是荒凉的密林。

再后来,他的工作转向行政。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交接地带,他需要与许多政府部门沟通大事小事。公司为当地建造桥梁,给当地社会带来福利。他也因为热情真诚被土王儿子引荐,并获得酋长称号。

当上酋长,李满虎工作便利了很多,从前经常来找他麻烦的小酋长开始和他称兄道弟,一些以往摆不平的事,当地人出于对他身份的尊重也作了让步。

如今,他已回国开展海外业务。“酋长这个头衔就是一份荣誉,不能看得太重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李满虎说。

以下是李满虎的自述。

【1】在尼日利亚当酋长

2018年12月23日,我成为尼日利亚酋长。那天当地村民载歌载舞,打着节拍为我欢呼,我穿着酋长服装,拿着手杖,感觉不可思议。

当时,我是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的职员,公司正在承建尼日利亚与喀麦隆的跨境大桥项目,我在其中负责行政外联等事务。

在这之前,我没接触过其他酋长,只是在工作的时候隐约听说有事情可以找土王,没想到有机会在土王的授权下成为酋长。

1947年,尼日利亚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后,建立了一套联邦整体,但传统的权力体系并未消亡,土王就是这套权力系统的顶点。酋长相当于土王的地方代表。

公司为当地建造大桥,做了项目,给当地社会带来福利。我也因此认识了当地土王的儿子。接触时间长了,他觉得我人很真诚,把我引荐给他父亲。

说实话,土王有好几个儿子,他会传位给其中一个,但不是引荐我的那个。所以那位儿子自己都当不了酋长,还愿意引荐我,让我获得这份荣誉,我真的很感动。

一般来说,当地能当酋长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对当地有贡献。不是说你想当酋长,就能给你分一个,绝对没有这样的事。

我后来也想过他们为什么让我当酋长,可能因为我做事和善,对当地人和他们的风俗习惯都很尊重。有的人只讲究工作,对当地人说话不太客气,工作完就没有其他的了。

土王后来告诉我,之所以选择我,一是表示当地对中国公司的认可,二是期待我能够代表他去处理公司与当地人的一些事务。他给我封号:幸运酋长一世。

我觉得我太年轻,担不了这么大的责任,问他能不能把酋长转给我们公司总经理。没想到他说不行,换谁都不行,因为他只认识我,只认可我。

我就这么成为了酋长。当地工人们以前叫我名字,现在要改口叫Chief了,见面还得跟我行礼。

土王找我聊天,说我可以娶四个老婆,他自己也有四个。我开玩笑,我要娶四个的话,就四个大部落各来一个。酋长是世袭制,他还催我生儿子,说我儿子能继承我的封号,成为幸运酋长二世。

酋长的权力很多。有这层身份在,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人,都会很尊重我,利于我们工作开展。

在尼日利亚当酋长之后,喀麦隆那边的酋长提议说,既然我们公司的项目是在两个国家间建跨境大桥,尼日利亚给了我这个荣誉,他也可以让我成为喀麦隆的酋长之一。于是办了个仪式,承认了我的头衔。公司也觉得这是好事,这样一来,在两边开展工作都会顺利得多。

与在尼日利亚获封酋长不同的是,在喀麦隆,中国人获封酋长不仅需要土王的认可,还需得到当地政府的同意。在我之前,喀麦隆还没有华人酋长。就这样,我成为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双酋长。

【2】从技术工作干起,在矿山睡集装箱

我是宁夏人,去尼日利亚前在甘肃一家国企上班做技术,朝九晚五。我看到有朋友跑到非洲的喀麦隆工作,我也想着有没有机会能出去走一走,闯一闯。

我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不想过循规蹈矩的生活。人活着总得有点奔头吧,一辈子几十年,总得做点不一样的事吧?就这样,我裸辞了,在家闲了两个月。

非洲的招聘门槛相对较低,要求就是会一点语言,会一点技术工作。我当时刚毕业没多久,能选择范围并不多。

家里人一开始不理解,放着国企那么好的工作不干,怎么辞职跑国外去了。但他们看我赋闲在家,事已至此,知道我要找别的出路,也就尊重我的决定了。

去之前,我对尼日利亚的了解也不多,在网上查了下资料,开始办护照、签证。我们一行三四个中国人,大家在一块,互相也有照应,不会太害怕。

第一次踏上尼日利亚的土地是2015年12月,国内还好冷,我穿着毛衣,可尼日利亚好热,出了机场只觉热气腾腾。这就是非洲。

我是从广州飞过去的,尼日利亚机场的航站楼很落后,基础建设很差。我心里当然有落差,但也明白,我是去工作去赚钱的,不是去生活的。

第一关是语言。尼日利亚人说的是英语,喀麦隆人是英法双语。坦白说,去之前我的英语不怎么样,大学四级水平,况且四级还不考口语。

我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适应当地的口语。许多单词,我们的发音和当地人的不一样,况且中国人学英语重读写不重口语,我花了很长时间打开自己,找当地人聊天,不会的单词查查手机。慢慢英语就提高了。所以语言环境真的很重要,潜移默化的。

那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矿业勘查,给工程师做助理。公司招有当地的技术人员,我们就带着他们工作。纯技术,一般只和中国人,或当地的黑人技术人员沟通,其他的不需要接触。

当地黑人技术员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但缺乏技术经验和实践能力。我们会带去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坦白说,那份工作还是挺辛苦的。工作地点是在矿山上,我们这些中国员工带着当地工人和四五个安保人员住在彩钢房集装箱里,房子很小,上下铺。

野外很热,只有一个汽油发电机供电的小小风扇,作用微乎其微。但声音很大,响个不停。我们热到不行,白天工作辛苦,晚上把毛巾弄湿,放在身上降温。

在野外也没什么娱乐,平常除了电脑上看看电影,也没什么可以玩的。镇子很偏,野外很荒凉,都是密林,红色的土。

至于饮食,我们有专门的中国厨师过来做饭,调味品都是中国带来的,口味随师傅而定。南方厨师就是南方口味,北方厨师就是北方口味。有时候吃不好会想家。

非洲有疟疾。刚开始去的时候不懂,经常被蚊虫叮咬,留下很多疤,两三个月后就得了疟疾,会发烧。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去当地医院了。不过当地医疗条件真的很差,病房里只有一个床和一个水银的血压计。先量个血压,再量体重,知道你是疟疾就给你输液。其他什么都没有。

为了避免得疟疾,避免去这些地方就医,我们做了很多防护。睡觉用蚊帐,平时注意防蚊虫叮咬。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条件确实艰苦,不过人总是需要锻炼,需要吃苦。吃苦之后,再做其他的工作,再苦也能受得住。

但还是太辛苦了,在那个单位干了两年后,我回了趟国,在家里待了两三个月,之后重新找工作。

我还是决定再去尼日利亚。之前那份工作年薪15万,吃喝都是公司包,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在国外辛苦一两年,比国内赚四五年都存得多。

但这次找工作时,我有意识地换方向,不打算做纯技术工了,想找一些后勤、商务的岗位。就这样,我去了尼日利亚数一数二的中资企业,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

找工作挺顺利的。我在网上投简历,公司原本想让我去尼日利亚面试,合适再录用。虽然包路费,我还是觉得太麻烦了。我跟人事说,你要是觉得我可以的话,我直接就去尼日利亚工作,你要觉得不行我就不干了。最后,公司同意了,我带着行李就前往尼日利亚。

【3】目前在拓展海外市场

新的岗位属于行政后勤。再次前往尼日利亚,我的生活条件比之前好了太多,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有空调。

但这份工作非常有挑战性。搞技术的只需把技术活干好就行,但这份工作不一样。因为工作地点位于尼日利亚和喀麦隆这两个国家的交界处,我需要和各个部门打交道,移民局、海关、警察……不管大事小事,我都要去处理,去应对。大到工人受伤、交通事故,小到小偷小摸,我都得去处理。

在国内,我并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很多东西都得现学。活到手上了必须硬着头皮干,成长很快。

我们中国企业去当地工作,又是大公司,在人家的地盘上,我们要和当地搞好关系,能帮的地方尽量帮一些。他们需要平一条路,我们就把推土机给他们推一下。他们需要让我们帮忙运送沙土,我们就帮个忙。我们这么大的企业,能满足的,尽量满足,这是应该的。

当酋长后,工作比之前要方便了。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当地工人由于操作不规范,开装载机时连车带人一块掉河里去了。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工人的恐慌。还好我当时已经是酋长了,这个身份我才能压得住他们,不然他们激动起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以前有个小小酋长经常来找我们麻烦,后来我当上酋长以后,他不仅没来找过麻烦,还来和我称兄道弟的。

我们在当地建造桥梁,有个人经常过来叫我们给河神献祭。反正类似的事情很多,经常来找我们要钱。

在别人的土地上工作,我们肯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对方狮子大开口的话,我们是不可能承受那样的价格。后来,我找了当地地方政府的一些朋友去谈,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谈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这些关系的维护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还要给公司做账,月底发工资,我要给三百多号人统计工资。那段时间每天都很忙,好在收入还行,年薪二三十万。

我本人也比较和善,不管是对工人还是当地人对我评价都很高。我也想过,当地还有其他公司,但他们的员工没被封为酋长。其中原因我也不清楚,可能他们工作没做到位?

2020年年底,我从尼日利亚回国探亲。因为疫情,父母不放心我在国外,不让我返回非洲,觉得钱再多都比不上健康和安全。于是我就放弃了原来的工作。领导也很遗憾,觉得我有这么好的身份,愿意给我加薪,但父母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我是2019年结婚的,妻儿都在国内。回国后小孩也出生了,之前在国外,一年只有一个半月的休假,后来工作辞了,我回国能多陪陪他们,我觉得这也挺好。我的酋长帽子、衣服、手杖,这些装备都留在尼日利亚的公司。

在我看来,酋长这个头衔就是一份荣誉,不能看得太重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当上酋长后,国内有很多报道,很多人认识了我。我原本是个普通人,突然被很多人知晓,我觉得这是对我去非洲闯荡的认可,对我之前努力的肯定。无论是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我都不愿意告诉他们我是酋长,不想过分表现。

现在,我主要的工作方向是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打算在喀麦隆做砂石场。有人负责投资,我们负责当地资源和政府关系。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利用当地资源,做出自己的事业,促进中非友谊。

回顾我的这段经历,我想说,人这一辈子还是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尝试一下,成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不要安于现状,世界真的很大。

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原标题:中国人在非洲当酋长:能娶4个老婆,生的儿子能继承封号,如今回到国内想继续促进中非友谊


2018年,当时27岁的宁夏小伙李满虎在非洲土地上,被尼日利亚土王授予称号“幸运酋长一世”,并在不久后还成为喀麦隆的酋长。
这之前,他厌倦了国企工作,辞职去非洲。最初他从事技术工作,晚上睡在矿山上的彩钢房集装箱里,房子很小,上下铺。屋子外是荒凉的密林。
再后来,他的工作转向行政。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交接地带,他需要与许多政府部门沟通大事小事。公司为当地建造桥梁,给当地社会带来福利。他也因为热情真诚被土王儿子引荐,并获得酋长称号。
当上酋长,李满虎工作便利了很多,从前经常来找他麻烦的小酋长开始和他称兄道弟,一些以往摆不平的事,当地人出于对他身份的尊重也作了让步。
如今,他已回国开展海外业务。“酋长这个头衔就是一份荣誉,不能看得太重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李满虎说。
以下是李满虎的自述。
【1】在尼日利亚当酋长
2018年12月23日,我成为尼日利亚酋长。那天当地村民载歌载舞,打着节拍为我欢呼,我穿着酋长服装,拿着手杖,感觉不可思议。
当时,我是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的职员,公司正在承建尼日利亚与喀麦隆的跨境大桥项目,我在其中负责行政外联等事务。
在这之前,我没接触过其他酋长,只是在工作的时候隐约听说有事情可以找土王,没想到有机会在土王的授权下成为酋长。
1947年,尼日利亚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后,建立了一套联邦整体,但传统的权力体系并未消亡,土王就是这套权力系统的顶点。酋长相当于土王的地方代表。
公司为当地建造大桥,做了项目,给当地社会带来福利。我也因此认识了当地土王的儿子。接触时间长了,他觉得我人很真诚,把我引荐给他父亲。
说实话,土王有好几个儿子,他会传位给其中一个,但不是引荐我的那个。所以那位儿子自己都当不了酋长,还愿意引荐我,让我获得这份荣誉,我真的很感动。
一般来说,当地能当酋长的人真的是寥寥无几,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对当地有贡献。不是说你想当酋长,就能给你分一个,绝对没有这样的事。
我后来也想过他们为什么让我当酋长,可能因为我做事和善,对当地人和他们的风俗习惯都很尊重。有的人只讲究工作,对当地人说话不太客气,工作完就没有其他的了。
土王后来告诉我,之所以选择我,一是表示当地对中国公司的认可,二是期待我能够代表他去处理公司与当地人的一些事务。他给我封号:幸运酋长一世。
我觉得我太年轻,担不了这么大的责任,问他能不能把酋长转给我们公司总经理。没想到他说不行,换谁都不行,因为他只认识我,只认可我。
我就这么成为了酋长。当地工人们以前叫我名字,现在要改口叫Chief了,见面还得跟我行礼。
土王找我聊天,说我可以娶四个老婆,他自己也有四个。我开玩笑,我要娶四个的话,就四个大部落各来一个。酋长是世袭制,他还催我生儿子,说我儿子能继承我的封号,成为幸运酋长二世。
酋长的权力很多。有这层身份在,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人,都会很尊重我,利于我们工作开展。
在尼日利亚当酋长之后,喀麦隆那边的酋长提议说,既然我们公司的项目是在两个国家间建跨境大桥,尼日利亚给了我这个荣誉,他也可以让我成为喀麦隆的酋长之一。于是办了个仪式,承认了我的头衔。公司也觉得这是好事,这样一来,在两边开展工作都会顺利得多。
与在尼日利亚获封酋长不同的是,在喀麦隆,中国人获封酋长不仅需要土王的认可,还需得到当地政府的同意。在我之前,喀麦隆还没有华人酋长。就这样,我成为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双酋长。
【2】从技术工作干起,在矿山睡集装箱
我是宁夏人,去尼日利亚前在甘肃一家国企上班做技术,朝九晚五。我看到有朋友跑到非洲的喀麦隆工作,我也想着有没有机会能出去走一走,闯一闯。
我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不想过循规蹈矩的生活。人活着总得有点奔头吧,一辈子几十年,总得做点不一样的事吧?就这样,我裸辞了,在家闲了两个月。
非洲的招聘门槛相对较低,要求就是会一点语言,会一点技术工作。我当时刚毕业没多久,能选择范围并不多。
家里人一开始不理解,放着国企那么好的工作不干,怎么辞职跑国外去了。但他们看我赋闲在家,事已至此,知道我要找别的出路,也就尊重我的决定了。
去之前,我对尼日利亚的了解也不多,在网上查了下资料,开始办护照、签证。我们一行三四个中国人,大家在一块,互相也有照应,不会太害怕。
第一次踏上尼日利亚的土地是2015年12月,国内还好冷,我穿着毛衣,可尼日利亚好热,出了机场只觉热气腾腾。这就是非洲。
我是从广州飞过去的,尼日利亚机场的航站楼很落后,基础建设很差。我心里当然有落差,但也明白,我是去工作去赚钱的,不是去生活的。
第一关是语言。尼日利亚人说的是英语,喀麦隆人是英法双语。坦白说,去之前我的英语不怎么样,大学四级水平,况且四级还不考口语。
我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适应当地的口语。许多单词,我们的发音和当地人的不一样,况且中国人学英语重读写不重口语,我花了很长时间打开自己,找当地人聊天,不会的单词查查手机。慢慢英语就提高了。所以语言环境真的很重要,潜移默化的。
那时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矿业勘查,给工程师做助理。公司招有当地的技术人员,我们就带着他们工作。纯技术,一般只和中国人,或当地的黑人技术人员沟通,其他的不需要接触。
当地黑人技术员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但缺乏技术经验和实践能力。我们会带去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坦白说,那份工作还是挺辛苦的。工作地点是在矿山上,我们这些中国员工带着当地工人和四五个安保人员住在彩钢房集装箱里,房子很小,上下铺。
野外很热,只有一个汽油发电机供电的小小风扇,作用微乎其微。但声音很大,响个不停。我们热到不行,白天工作辛苦,晚上把毛巾弄湿,放在身上降温。
在野外也没什么娱乐,平常除了电脑上看看电影,也没什么可以玩的。镇子很偏,野外很荒凉,都是密林,红色的土。
至于饮食,我们有专门的中国厨师过来做饭,调味品都是中国带来的,口味随师傅而定。南方厨师就是南方口味,北方厨师就是北方口味。有时候吃不好会想家。
非洲有疟疾。刚开始去的时候不懂,经常被蚊虫叮咬,留下很多疤,两三个月后就得了疟疾,会发烧。接下来的流程就是去当地医院了。不过当地医疗条件真的很差,病房里只有一个床和一个水银的血压计。先量个血压,再量体重,知道你是疟疾就给你输液。其他什么都没有。
为了避免得疟疾,避免去这些地方就医,我们做了很多防护。睡觉用蚊帐,平时注意防蚊虫叮咬。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条件确实艰苦,不过人总是需要锻炼,需要吃苦。吃苦之后,再做其他的工作,再苦也能受得住。
但还是太辛苦了,在那个单位干了两年后,我回了趟国,在家里待了两三个月,之后重新找工作。
我还是决定再去尼日利亚。之前那份工作年薪15万,吃喝都是公司包,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在国外辛苦一两年,比国内赚四五年都存得多。
但这次找工作时,我有意识地换方向,不打算做纯技术工了,想找一些后勤、商务的岗位。就这样,我去了尼日利亚数一数二的中资企业,中地海外集团尼日利亚公司。
找工作挺顺利的。我在网上投简历,公司原本想让我去尼日利亚面试,合适再录用。虽然包路费,我还是觉得太麻烦了。我跟人事说,你要是觉得我可以的话,我直接就去尼日利亚工作,你要觉得不行我就不干了。最后,公司同意了,我带着行李就前往尼日利亚。
【3】目前在拓展海外市场
新的岗位属于行政后勤。再次前往尼日利亚,我的生活条件比之前好了太多,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里,有空调。
但这份工作非常有挑战性。搞技术的只需把技术活干好就行,但这份工作不一样。因为工作地点位于尼日利亚和喀麦隆这两个国家的交界处,我需要和各个部门打交道,移民局、海关、警察……不管大事小事,我都要去处理,去应对。大到工人受伤、交通事故,小到小偷小摸,我都得去处理。
在国内,我并不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很多东西都得现学。活到手上了必须硬着头皮干,成长很快。
我们中国企业去当地工作,又是大公司,在人家的地盘上,我们要和当地搞好关系,能帮的地方尽量帮一些。他们需要平一条路,我们就把推土机给他们推一下。他们需要让我们帮忙运送沙土,我们就帮个忙。我们这么大的企业,能满足的,尽量满足,这是应该的。
当酋长后,工作比之前要方便了。我记得有一次,有个当地工人由于操作不规范,开装载机时连车带人一块掉河里去了。这件事引起了当地工人的恐慌。还好我当时已经是酋长了,这个身份我才能压得住他们,不然他们激动起来,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以前有个小小酋长经常来找我们麻烦,后来我当上酋长以后,他不仅没来找过麻烦,还来和我称兄道弟的。
我们在当地建造桥梁,有个人经常过来叫我们给河神献祭。反正类似的事情很多,经常来找我们要钱。
在别人的土地上工作,我们肯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对方狮子大开口的话,我们是不可能承受那样的价格。后来,我找了当地地方政府的一些朋友去谈,在我们能承受的范围内,谈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这些关系的维护只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还要给公司做账,月底发工资,我要给三百多号人统计工资。那段时间每天都很忙,好在收入还行,年薪二三十万。
我本人也比较和善,不管是对工人还是当地人对我评价都很高。我也想过,当地还有其他公司,但他们的员工没被封为酋长。其中原因我也不清楚,可能他们工作没做到位?
2020年年底,我从尼日利亚回国探亲。因为疫情,父母不放心我在国外,不让我返回非洲,觉得钱再多都比不上健康和安全。于是我就放弃了原来的工作。领导也很遗憾,觉得我有这么好的身份,愿意给我加薪,但父母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我是2019年结婚的,妻儿都在国内。回国后小孩也出生了,之前在国外,一年只有一个半月的休假,后来工作辞了,我回国能多陪陪他们,我觉得这也挺好。我的酋长帽子、衣服、手杖,这些装备都留在尼日利亚的公司。
在我看来,酋长这个头衔就是一份荣誉,不能看得太重要,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当上酋长后,国内有很多报道,很多人认识了我。我原本是个普通人,突然被很多人知晓,我觉得这是对我去非洲闯荡的认可,对我之前努力的肯定。无论是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我都不愿意告诉他们我是酋长,不想过分表现。
现在,我主要的工作方向是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打算在喀麦隆做砂石场。有人负责投资,我们负责当地资源和政府关系。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利用当地资源,做出自己的事业,促进中非友谊。
回顾我的这段经历,我想说,人这一辈子还是要勇敢跨出那一步,尝试一下,成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不要安于现状,世界真的很大。
九派新闻记者 覃钰钰
原标题:中国人在非洲当酋长:能娶4个老婆,生的儿子能继承封号,如今回到国内想继续促进中非友谊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07147c62.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中国人在非洲当酋长 能娶4个老婆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83) 热点(2687) 新闻(13503) 国际(5469) 娱乐(4972)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6) 音乐(2082) 民生(3989) 行业(418) 财经(1783) 股票(381)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8) 养生(105) 医学(37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124) 观点(1047) 房产(1159) 汽车(314)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5) 展会(4) 数码(222) 足球(222) 体育(1104) 教育(1423) 高校(1725) 法制(2322)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61) 美女(20960)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2)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