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育儿补贴能刺激大家多生孩子吗?

日期:2025年07月29日 20:23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佚名


经过多次预告,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终于落地。
7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补贴对象和标准为:从2025年1月1日起,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至3周岁。
这是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地方可以提标。《方案》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要求地方与同类地区保持大体平衡,并确保可负担、可持续。

7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凡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认为,这是一大政策亮点,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又允许有差异,但要适度。
《方案》强调要做好政策调研、总结评估及调整完善。受访专家认为,这一制度的建立“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也“只是一个起点”。
平等覆盖一孩
已成为一个共识
此前各地方的育儿补贴多数只针对二孩和三孩,且补贴力度按孩次递增。国家此次决定平等覆盖各孩次,无疑符合了各方由来已久的对覆盖一孩的呼吁。
对此,杨凡解释,一孩的体量比较大,而且一孩是基础,“没有一孩哪来的二孩和三孩”。再者,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说,让没有生育的家庭去生育第一个孩子,和让已经生育的家庭再生第二个、第三个,也是前者的意义更大。
杨凡指出,从专家到实际工作者和政府部门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只是,前期政策还在探索、起步,可能没有那么多资源投入,所以从体量较小的二孩、三孩开始。经过几年的尝试,现在上升到国家政策时,把这点比较强烈的诉求覆盖到了。
今年已经到了年中,但此政策实施时间却追溯到今年初,此前出生的孩子也折算月数补贴。杨凡认为这是政策设计的精细化。“无论把时间点放在哪一天,总有人赶得上,有人赶不上,但这样的一个政策设计,让可能相差一天的人,最多也就差一个月的钱,不会出现差一天就差了一年或者三年的钱的情况。”
迈出重要一步
专家:这只是一个起点
每孩3600元×3年的国家级补贴,一共有10800元。对此,杨凡表示,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有的地方、有的人,却是有一定的帮助。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对红星新闻表示,这项生育补贴对公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一年3600元,折合每月300元,虽然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有更大力度,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一步”。
杨凡认为,这个政策力度可能和大家的预期有差距,因为现在家庭的生育养育成本确实较高。但她认为,这只是一个起点。这个力度,鉴于我国现有的发展程度、现有的财政水平,已是“尽力而行、量力而为”。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一制度会有动态调整。
据人民日报报道,据估算,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
有人呼吁加大补贴力度,甚至有针对性地发行特别国债。中央财政是否仍有潜力?贾康认为,这取决于对“潜力”的理解。他指出,从全球来看,中国公共部门的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属较低水平。因此未来如有需要,可适当加大补贴力度,相应适当提高负债率。但也必须慎重,从全局视角通盘考虑,有选择有节制地推进,不能“大手大脚”地迅速用尽公共财政可配置资源的“安全区”。
根据《方案》,中央财政设立转移支付项目,对国家育儿补贴资金按比例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予以补助。西部某省财政厅人士对红星新闻表示,虽然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小,但对于地方财政需要支出部分,由于人群基数并不小,算下来支出也不少。
允许地方差异
如有地方要提标需报上级备案
此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发放育儿补贴。
对于各地政策差异,杨凡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地制宜的表现,因为每个地方的财政情况不一样,面对的人口形势不一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对此,《方案》要求科学论证决策,确保可负担、可持续。
《方案》要求省级政府加强统筹管理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育儿补贴政策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同类地区保持大体平衡,确保本级财政和下级财政可承受、可持续。省级或市级政府部门拟出台其他育儿补贴政策或提标的,应加强事前论证评估,并报上级备案。
按要求,各省份要至少在市级执行统一的育儿补贴政策及标准。此前,有的地方同一个市内各县各自出台补贴政策。《方案》也明确要求县级以下政府不得自行出台育儿补贴政策或标准。
杨凡高度评价这一政策设计——它既充分地考虑地区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一种统一。“既允许有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又要适度。”
至于地方之间的人才争夺,杨凡指出,其实育儿补贴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地方政府更多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把其他的公共服务做好,来吸引人才落户。
《方案》要求各地做好政策衔接规范。杨凡表示,地方需要考虑如何做好原有政策和现有政策的衔接,如何把自身原有政策纳入到国家统一的框架下。对于自身原有的补助水平高于国家此次出台的政策,并决定对齐国家内容和标准的地方,要“做减法”,有的人补助要变少,怎么应对,就非常考验政府的能力了。
上述西部某省已经在省级层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只补贴二孩、三孩,力度没有超过这次出台的国家标准。上述财政厅人士表示,该省目前初步考虑对齐国家标准;之前定了执行期,基本也能衔接上。但这次年中发文,追溯到年初,衔接工作有一定压力。
能否提升生育意愿?
研究表明各国相关政策都是有效的
如何预期这一政策刺激生育的效果?
杨凡认为,刺激生育,帮助有意愿的人实现生育意愿,只是政策的目的之一。生育支持政策,包括生育补贴政策,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作。单纯理解成“国家花这个钱就是为了刺激生育”,比较狭隘。“国家是知晓公众面临的生育养育困难的,如成本高,没人带。所以,给大家提供一些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负担,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我觉得这是这个政策最重要的效果,是最终的目的。因为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我们要投资于人,以人为中心。”
杨凡表示,如果人们的幸福感真的提升了,生育意愿、生育率的提升,就会是自然而然的。
“这项政策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也与扩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等政策息息相关。它有综合效应,有助于释放生育需求,减缓少子化、老龄化的发展程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不利影响。”贾康表示。
从政策评估角度,杨凡指出,对于人口数量或者生育率的变化,很难单独剥离出生育补贴政策的效果。国家和地方前期的一些评估更多集中在政策的知晓率、公众的满意度,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完善的方向。
对此,杨凡解释,生育支持政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你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政策影响了它”。政策之外,生育数量变化取决于人群的特点,如育龄妇女规模、生育意愿的堆积甚至生肖偏好。
但是,杨凡肯定了一点,就是很多研究都表明各国的生育支持政策是有用的,主流观点认为其对于提升生育意愿是有效的。
同理,对于舆论讨论热烈的一些地方生育补贴提高生育率的案例,杨凡评论:“生育支持政策在其中肯定是发挥作用了,但有没有那么大,值得商榷。尤其去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一是此前生育延迟后的意愿释放,二是龙年生肖偏好。所以,政策效应需要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
国家出台育儿补贴制度政策后,科学评估的需求更为强烈。目前,杨凡就在做如何评价生育支持政策的相关研究。
“我现在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我有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它肯定是综合性的评价。首先,要评价执行的过程,不能只看结果。其次,对结果的评价也必须是综合性的。不只是看多生了多少孩子,公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实习生 安雅涵 北京报道

原标题:国家育儿补贴落地,每孩每年3600元,能否提升生育意愿?专家:这是一个起点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9133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育儿补贴能刺激大家多生孩子吗?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62) 热点(2680) 新闻(13449) 国际(5458) 娱乐(4921)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5) 音乐(2082) 民生(3948) 行业(406) 财经(1766) 股票(372)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2) 养生(105) 医学(370)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76) 观点(1046) 房产(1154) 汽车(312)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3)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101) 教育(1417) 高校(1716) 法制(2296)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46) 美女(20794) 欧美(37)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