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认知障碍老人被诱购131万房产,开发商竟反诉追讨88万尾款!高压销售、家人不知情、司法鉴定无效合同——这场跨越两年的购房纠纷,暴露出房产销售最黑暗的套路。"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上海市民海蓉的父亲年过七旬且患有认知障碍,2023年6月被房产销售以游玩为名带至湖州长兴,在热销氛围中签下总价131万元的购房合同,支付43万元首付后却无力承担88万元尾款。
令人震惊的是,当家人提出退房要求时,开发商不仅坚决拒绝,反而对老人提起反诉,要求支付剩余房款及违约金。
2023年6月,上海七旬老人海刚接到一个房产销售电话。对方以“湖州游玩”为名,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将老人带至龙樾府售楼处。
销售现场精心营造热销氛围:每成交一单就有人敲响铜锣,给老人造成“再不买就没了”的心理压力。销售人员不断强调房子适合养老,甚至声称可留给子孙。
在这种高压推销环境下,老人选择了一套总价131万元的毛坯房,并当场支付2万元定金。随后一个多月里,他在销售催促下东拼西凑支付了41万元,总计付款43万元。
海蓉得知父亲购房后立即意识到问题。老人2018年底被诊断为脑出血,2023年更被确诊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严重下降。
老人平时就存在意识混乱问题,经常刷抖音乱买东西,买完就忘,家人不得不解绑其手机银行卡。他作为退休工人,退休金不高,凑足43万元已极为吃力,根本无力支付88万元尾款。
海蓉与销售沟通发现,对方全程未让老人与家人商量,聊天记录显示销售催促频繁。
海蓉多次前往售楼处交涉,直到2023年11月才得到明确回复:开发商拒绝退房。她后来才知道,对接的并非开发商人员,而是销售代理公司。
2024年6月,老人收到开发商催款函,要求支付尾款及每日万分之一违约金。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8月家人起诉后,开发商竟提起反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尾款及5万余元违约金。
2025年初,海刚被司法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被法院宣告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龙樾府楼盘纠纷并非个例。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7月就有上海市民投诉销售人员诱导其母亲抵押上海唯一住房购买该楼盘房产。
2024年7月,金华一市民投诉龙樾府销售虚假承诺买房后可成为托管民宿享保底收益。长兴县住建局确认龙樾府为“外销盘”,近一年投诉较多,最高峰时合作的分销公司达数百家,存在管理混乱问题。
因此住建局已对开发商采取暂停销售措施并进行整顿。
浙江圣银律师事务所张双鹏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需经过其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否则无效。
如果看房、签约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单独完成,这样的合同一般来说是无效的。开发商则辩称,海刚的诊断和司法鉴定报告在购房之后,不能认定购房时他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第一次庭审已于2025年6月结束,法院未当庭宣判,双方都在等待判决结果。
长兴县住建局已对龙樾府开发商采取暂停销售措施。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此案都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市场营销不能逾越道德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