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钱学森之子:刷题抹杀了孩子求知欲

日期:2025年09月12日 11:12 来源:关山阅老师讲语文 作者:佚名

最近,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近期在“钱学森精神进校园”活动中,针对当前教育模式提出尖锐批评。

他认为:过度刷题正严重侵蚀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呼吁通过阅读课外书等方式重塑教育生态!

18岁是人生最美的年纪,当问孩子有什么“兴趣”时,孩子们一脸茫然,当问他们对什么没兴趣时,他们还是一脸茫然。

这种现象,反映出应试教育下学生探索热情的普遍丧失。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上小学前,有很多问题会追着家长问。等上了小学,反而闭嘴了。最多就是遇到难题,问这道题怎么做,不再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不是孩子们变懒了,而是过度刷题,让他们忘记了“探索”的意义。

求知欲没了,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别觉得不提问是好事,如果孩子突然不提问,那就可能从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你推一下,他就动一下。

我亲戚家的孩子,七八岁的时候问题特别多,但是家长觉得她话太多了,总是批评呵斥她,后来这个孩子就不怎么爱说话了。等到了初中,成绩就没那么突出了。

小学阶段,她有很多疑惑想问,却没人回答,导致她只能按照套路来,比如看到 “一共” 就用加法,看到 “平均” 就用除法,可一旦题目换个说法,她就懵了。

如果不是课堂上讲过的,她就不会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每道题背后的逻辑,她根本就不懂。

这是很多孩子的现状,求知欲没了,就失去探索的兴趣,就像钱永刚教授说的,钱学森先生小时候总爱拆收音机,想知道 “里面藏着什么”,这种好奇心才是推动人不断学习的动力。

现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样了,只想要标准答案,一切都按照老师说的做,长时间下来,怎么能有创新思维呢?

之前遇到一个学生,老师让他写一写对某件事的看法,他一脸茫然,问老师有没有模板。

你看,太多这样的孩子,什么都在等老师给,就算考上了985名校,又能有多少成就呢?

如何帮孩子把求知欲找回来,分享3个方法

钱永刚教授提到 “用阅读课外书重塑教育生态”,其实不用学校给任务,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分享 3 个简单易做的办法,激发孩子的探索欲。

第一:少问 “考了多少分”,多聊 “今天发现了什么”

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成绩,每次考完试都问考了多少分。或者就是今天作业写完了吗。其实可以换一个说法,比如“今天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了吗?”

如果每天能聊十分钟发现了什么,慢慢就能启发孩子探索的欲望。

他们会多观察科学课上的有趣事情,会思考一些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甚至还会主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第二:别用 “标准答案” 堵孩子的嘴,哪怕他问的 “不对”

孩子问 “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别上来就讲一堆科学道理。可以问问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说“因为月亮喜欢我”,也别着急否定他。

孩子的想法就是天真烂漫的,天马行空的去思考,这样脑子才不会木讷。

之前有个孩子问老师“为什么冬天会下雪,夏天不会”,老师没直接给答案,而是带孩子们看了《四季的秘密》绘本,还让他们画 “自己眼里的冬天”。

保护孩子的思考欲望,比考高分更有意义。孩子敢提问,才是真的有勇气。

第三:陪孩子读 “无用的书”,比刷 100 道题更有用

钱永刚教授说 “阅读课外书很重要”,这里的 “课外书” 不是教辅资料,而是那些 “看起来没用” 的书 —— 比如《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还有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认识一个孩子,课外会读《千字文》,刚读完“晨宿列张”的时候,就问星宿是什么,有多少星宿,最后一直问到28星宿,甚至延伸到朱雀玄武等问题。

你看,如果你给他讲这些内容,他可能感觉云里雾里,如果是他们自己问出来的,就能记一辈子。

这就是闲书,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天文学道理,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

读课外书的时候,不用在乎记住了多少,只要他愿意看,愿意提问就可以了,哪怕是一幅图,能打开他的探索欲也是好的。

写在最后:

教育不是 “装满水桶”,而是 “点燃火种”

钱永刚教授的批评,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孩子记住多少知识点、刷对多少题,而是让他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愿意主动去探索追求。

钱学森先生小时候,对收音机的好奇,最终变成了对科学的热爱;

我们的孩子,也有可能对某个问题有兴趣,未来成为了不起的人。

别总盯着分数,让刷题填满孩子的童年,给他们一点时间去观察,去提问,多读一些课外书,看上去是浪费时间,实际是在为将来埋下火种。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20953c28.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钱学森之子:刷题抹杀了孩子求知欲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88) 热点(2687) 新闻(13519) 国际(5485) 娱乐(5008)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9) 音乐(2082) 民生(4003) 行业(425) 财经(1799) 股票(383)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8) 养生(105) 医学(372)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147) 观点(1048) 房产(1161) 汽车(315)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6) 展会(4) 数码(225) 足球(222) 体育(1106) 教育(1431) 高校(1729) 法制(2333)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76) 美女(21050)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2)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