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亲历珠峰暴雪游客回忆:全身结冰 很恐怖

日期:2025年10月07日 13: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佚名

 

“暴雪压垮大量帐篷”“或有近千人被困”“积雪过深,牦牛无法行动”“部分人员失温”⋯⋯10月4日晚,珠峰东坡突现极端暴雪,传出的一个个揪心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我们已在5日上午,将珠峰大本营的60~80名人员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受伤,目前无游客滞留。不过,整个景区大概有上千人。”5日晚,参与救援的珠峰景区工作人员益西(化名)告诉记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当地迅速行动。据益西介绍,此次救援重心落在珠峰东坡定日县曲当镇的嘎玛沟。嘎玛沟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海拔从2100米到5000多米,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与马匹,此次遭遇暴雪,积雪厚度远超大本营。“5日晚,我们的5辆29座大巴连夜挺进,但只能在沟底下接。”

此次暴雪的罕见程度,让多位徒步人员心有余悸。有多次珠峰景区徒步经验的摄影师董书畅告诉记者,他刚行至东坡的第一个营地,暴雪便接踵而至,雨衣加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身上很快结冰。途中,他还遇到了3支徒步队,据其估算嘎玛沟里有数百名徒步者。

6日上午10时许,益西告诉记者,嘎玛沟被困的300多位徒步游客5日晚也成功撤离,目前安置在曲当镇的接应点。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珠峰徒步全包收费模式盛行,但“小白”增多埋下隐患。面对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徒步者应如何做好充分准备,行业又应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1

暴雪后的“黎明撤离”:

大本营人员安全转移,嘎玛沟连夜救援

10月4日至5日,珠峰东坡遭遇近年国庆期间最强暴风雪,整条线路受困人员一度被传达到上千人,情况牵动人心。

5日晚间,记者联系上了珠峰景区负责车辆调动的工作人员益西,他带来了大本营的最新消息。“珠峰大本营大概有60~80人,5日上午已经全部安全转移下山,没有一个人受伤,目前营地内已无滞留游客。”

一位在珠峰大本营负责帐篷搭建的人员向记者表示,大本营住宿区域配备吸氧设备,“条件很好,能保障基本需求”。珠峰域内一家酒店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据其了解“被困在大本营的人已在5日白天全部送下来了。我们酒店目前仍可正常接待游客,只是无法前往大本营,大家都在等上山的时间”。

“这次是第一次遇到国庆期间封山,以前都是过年前后才封。”上述酒店负责人称。

此次珠峰遭遇暴雪的救援尚未停歇。5日晚,益西所在的车队接到了新的求助——嘎玛沟(定日县曲当镇)有人员被困。此时,距离4日晚的暴雪已过去一天。

嘎玛沟主体在曲当镇南部,是雪山河流侵蚀形成的谷地,全长55公里,海拔从2100米到5000多米,交通工具就是牦牛与马匹。通常进入嘎玛沟至返回需要10天左右,也因其独特的风景,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

记者多番采访获悉,今年国庆期间嘎玛沟聚集了多个徒步队伍。“我们遇到的就有3支徒步队,嘎玛沟应该有好几百人,我住的营地基本都满了。”10月4日在此处徒步的极限摄影师董书畅告诉记者。

5日18时35分,定日县发布《嘎玛沟区域发生降雪 定日县全力服务徒步游客》。“我们大概在晚上7点多就派出了5辆大巴车前往救援。”当晚11时,益西告诉记者,尚不清楚实际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派出的大巴车为29座。“大本营的雪厚已有50多厘米,那边(嘎玛沟)更厚,徒步路线全被封了,手机没有信号,同事们都靠对讲机沟通,车也只能到沟底下接。我参与完大本营的救援后,晚上9点才抵达珠峰小镇,现在在等通知,准备随时接应。”

记者还了解到,益西所在的100多人的工作群里,当晚10点多仍有工作安排不断发出,要求曲当镇的驾驶员“抓紧回信息”,确保能及时对接、转运被困人员。

已跟随向导自行撤离到曲当镇的董书畅向记者表示,当地不仅信号差,还停电了,依靠发电机。

从大本营的有序转移到嘎玛沟的连夜救援,暴雪之下,救援力量始终在行动。尽管雪情给救援带来了信号中断、道路难行等挑战,但各方都在快速响应与协作。“虽然雪下得很大,但5日已有救援队把路上的积雪清开,让我们下撤。餐食保障也没有问题。”董书畅说。

“嘎玛沟被困的300多人昨夜也出来了。”6日10时许,益西告诉记者,撤离人员被安置在曲当镇,该处已恢复通电。

2

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

全身起了一层冰,最要命的是失温

“在珠峰东坡遇到了比台风还大的猛烈对流暴雪。”平安下撤到曲当镇的董书畅,借着断断续续的信号发了一条动态。

想起亲历珠峰东坡的凶险场景,董书畅依然觉得“很恐怖”。10月4日,董书畅随向导与队伍从海拔3900米的优帕村起步,开启徒步爱好者心目中的这一经典路线。

这是董书畅第一次走珠峰东坡路线。“之前周边的徒步路线我都走过,北坡路线走到了海拔6500米的点位。”“东坡路线从海拔3000多米就开始,一直到海拔5000多米,跨度大,再加上东坡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壮丽。”

行进1000米,董书畅攀爬到东坡路线的第一个营地晓乌措之际,暴雪来了,“没想到会那么大,远超预期,非常恐怖”。

小鸣等数位专业资深,且多次行进这条路线的向导均告诉记者,从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暴雪,属于非常极端的天气情况。

事实上,由于地形复杂,高原高山环境的局部天气变化莫测,在精准预报上困难重重。”

“淋在身上是冻雪加冻雨,穿着雨衣和硬壳冲锋衣、冲锋裤也根本挡不住,全身都湿了,冲锋衣外面结了一层冰。”董书畅向记者回忆道,“最担心的就是失温,失温在户外运动中非常危险,可能危及生命”。

在晓乌措营地的一夜,风雪交加,部分地方积雪达到一米左右。“向导帮我们清了一夜的雪,否则大家的帐篷早就被雪埋了。”董书畅说,“我们在晓乌措尽全力做好身体保温工作。随身携带的两台相机,有一款也‘冻罢工’了”。

8月刚走过这条线路的徒步爱好者“红泥小火炉”告诉记者,该路线全称叫“珠峰东坡嘎玛沟”。“最后一天有个5300多米的垭口,跟一座雪山差不多高。如遇下暴雪,垭口的雪可能有齐腰深,非常难走。”“所以困在晓乌措的徒步者们可以原路返回,但如果到了中间三四天的营地遇到滞留,往前往后都得两三天才能出去,情势就更危险了。”

10月5日中午,董书畅一行决定立即下撤。“救援队伍已经赶来,并把下山路上的积雪扫出来,清理出一条路,供我们徒步者和牦牛下撤。”

“下撤的路途亦十分难行,路面泥与冰混合,天空中还在飘雪,身上都淋湿了。”董书畅告诉记者,下撤路上他看到及时赶到的救援队,保障山谷中徒步者的生命安全,大家互问一声“扎西德勒”。

“这是我所有徒步经历中遇到最恶劣的天气,没有之一。”董书畅说。

“想来依然很后怕,幸好我带队提前撤离了,10月4日就出了山,如果依然向上前进,后果不堪设想。”带领另一支队伍在东坡徒步的高山向导员小鸣告诉记者,5日晚8点,他才等来了订的车,于6日凌晨2点抵达日喀则的酒店。

此番,小鸣带了5个人,9月29日从优帕村开始珠峰东坡徒步路线。10月2日上午,行进至海拔4550米的汤湘,就已经开始下起雪,比天气预报的4日或5日雪来得更早。雪很大,路很滑,小鸣立即选择放弃登上珠峰大本营,从小环线返程。3日下午到4日凌晨措学仁玛(珠峰东坡徒步的一个营地)下起大雪,小鸣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但在10月2日返程时,有一名队员因意见不合选择加入另一个队伍继续向前,据小鸣后续了解,4日午后的大雪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措学仁玛的雪齐膝,帐篷被埋,游客们只能半夜逃到大帐篷一起取暖。

3

户外热带火珠峰徒步:

有的团“硬带”小白闯险,安全如何保障?

近年来,户外热潮在中国兴起,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运动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6021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五一”假期,体育消费贡献了539.7亿元的支出,其中登山背包和登山杖等专业徒步装备的销售增长尤为突出。

记者了解到,市场上的徒步团多以俱乐部形式存在,挂靠旅行社。小鸣告诉记者,目前珠峰徒步路线有多种模式,其中,商业俱乐部的全包收费为主要模式,通常费用超过万元,俱乐部除了食宿,还会提供制氧机、餐厅帐、发电机等完善后勤。也有半包形式,即队员组队请向导领队,支付向导费,再分摊车费、住宿、牦牛等成本。

每年9月底至10月被视为珠峰“最佳徒步时间”,而国庆假期自然成了旺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户外运动热度攀升,珠峰徒步成为越来越多“小白”的选择。

这次徒步,小鸣就遇到了不少经验不足的徒步者,有人甚至是第一次参加,却直接挑战珠峰东坡这类顶尖路线。“很多商团收钱就带人,根本不问经验。”他提到,正规操作应提前核实徒步者的高海拔经历、露营经验,尤其是是否具备五天以上的负重徒步能力。但现实中,不少商业团队为追求利润,降低门槛,导致团内徒步者高反、失温等情况频发。“第一天我就看到路上很多人高反,有些团队连适应时间都没留够。”

信号缺失加剧了风险。从汤湘往珠峰东坡大本营方向,全程信号较弱。“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叫救援极其困难。”小鸣曾亲历队员高原肺水肿,那次救援因信号差、路况险而异常艰难。

珠峰景区收取的门票中包含垃圾清理费和救援协调费,小鸣认为,实际服务有待提升。“垃圾的清理力度不够,救援协调有待提升为更有效机制。”门票以“旅行安全承诺书”形式登记,没有实体票据,进山时间、出山时间全靠手动填报。

小鸣还观察到,徒步圈中攀比风气渐起:“有人背得重、走得快,就嘲讽别人,像是来比赛的。”他感慨,徒步本应是感受自然的旅程,“不管重装、轻装还是商团,都只是一种方式”。

尽管今年气候异常,雨季提前、雪季提早,甚至在10月就出现了“12月才有的大雪”,但仍有人执意前行。对此,小鸣建议,别在天气恶劣时仍抱有侥幸心理,“大自然必须敬畏,经验再丰富,也抵不过自然的力量。珠峰徒步的热度逐年上升,但背后的问题和风险,值得被重视”。

原标题:珠峰暴雪救援:嘎玛沟300多游客成功撤离,亲历者回忆“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全身结冰”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21420c9.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亲历珠峰暴雪游客回忆:全身结冰 很恐怖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816) 热点(2694) 新闻(13558) 国际(5498) 娱乐(5056)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53) 音乐(2082) 民生(4045) 行业(445) 财经(1821) 股票(385)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8) 养生(105) 医学(373)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28)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195) 观点(1050) 房产(1162) 汽车(317)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8) 展会(4) 数码(228) 足球(222) 体育(1107) 教育(1437) 高校(1738) 法制(2354) 军事(550) 游戏(262) 小说(991) 美女(21211) 欧美(38)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3) 历史(366)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