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开启三孩时代 专家建议鼓励政策再加码

日期:2021年12月27日 10:4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佚名

生育政策,关乎一个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从“全面二孩”到“全面三孩”,十年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几经调整,逐步放开,在2021年这个“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入新的阶段。

今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等问题引发各界讨论。在这一背景下,“三孩生育政策来了”成为2021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相关热搜两天内话题阅读量超41亿次。空前的关注度背后,也反映着期待与焦虑:要不要生?生了怎么养?困扰着年轻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央提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如何完善配套支持措施,采取什么样的配套支持措施,将直接影响政策效果。近日,多位人口学者、经济学家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探讨中国生育政策再出发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更注重配套鼓励措施的三孩时代

经济学家任泽平去年就曾建议“从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放开生育”。他所在团队曾发布研究报告称,“我国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放开三孩政策的发布十分及时,能让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也不用担心部分地区大幅多生会导致人口激增。”

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全面二孩”,中间经过了“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渐进放开的过程,而在“全面二孩”实施六年后,直接进入“全面三孩”,任泽平认为,这和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有密切关系。

他告诉澎湃新闻,近10年我国人口一直呈低速增长状态,七人普数据的公布,让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人口问题,“比如之前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但实际上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已经降至1.3,低于国际社会通常认为1.5的警戒线,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260万,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3.5%,如果不加干涉,生育率将进一步下滑,中国人口会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近17年中的新低。

这些数据显示,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趋势正在加快。人口学者黄文政介绍称,人口问题将会对整个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他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没有得到预期效果,这也是“全面三孩”政策需要迫切实施的原因。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近十年我国虽然逐步放开计划生育,但实际上并没有显著提高人口出生率,反而预期的人口负增长拐点一直在提前,“在六人普的时候我们预测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33年,后来又有专家通过研究将这一时间点提前到了2027年,也有人说到2024年,但根据七人普数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峰值很快就会到来,很快的含义大概就是明年。”

杨成钢说,在七人普数据发布后半个月,“全面三孩”政策正式发布,正体现了国家对目前所面临人口形势的重视。

他告诉澎湃新闻,“全面三孩”相比“全面二孩”政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鼓励生育力度明显加强。“二孩政策出来后,生育状况没有达到预期政策效应,其实国家就已经在谋划如何创造生育友好环境,因此全面三孩一放开,一些配套政策就出台了,比如‘双减’政策。”杨成钢认为,在放开生育政策和鼓励生育政策互相配合下,“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会更明显。

独生子女一代的“三孩生活”

“让不让生”已经不再是问题, “想不想生”、“生了怎么养”成为议论的焦点。如今我国的适龄生育人群,主体正是过去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的生育意愿和需求,也是“三孩政策”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我的成长环境中,标配都是三口之家,身边也都是独生子女,现在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孩子,加上父母带娃,就是七口之家,从小家庭就变成了大家庭。”生于安徽北部的林君如,父母亲都是公务员,“属于最不敢超生”的群体,她说,自己从小就对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有一种向往。

“小时候经常感觉很无聊,只有过年的时候亲戚们都回老家,小孩子们才能一起玩几天,当时就觉得孩子多真的太好了。”在放开“全面二孩”的那一年,林君如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当时她就做好了二胎计划,“感觉这个政策就为我出台的。”2018年,第二个孩子如约而至。二胎的到来,带来了林君如期待已久的热闹,“一开始确实很累,但现在一个6岁一个3岁,哥哥会照顾妹妹,妹妹又特别崇拜哥哥,感觉两个孩子都从对方身上得到陪伴。”

“三孩政策”的出台,让林君如再次动了念头,“三个孩子多吗?在我们父母那一代,很多都是至少三个孩子,家里遇到事情,有人共同商量分担。我觉得父母没办法陪孩子走完一生,我是希望能让孩子多有几个至亲。”

林君如说,尽管现代社会养育孩子的成本大,但她认为很多“消耗”并非必需,“比如孩子教育,我们只选择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哥哥只学了篮球,妹妹什么都没报。相比花钱报班,我们更喜欢周末带孩子去爬山、游泳,白天工作,晚上陪孩子玩游戏、阅读。”林君如认为,很多人觉得养孩子太累,其实是不放过自己,更不放过孩子。

在大多数女性担心的职业生涯影响上,林君如承认自己也有过狼狈的时刻,“一胎没经验,当时复工后两边顾不过来,差点辞职,但后来慢慢找到了节奏,二胎产假甚至偶尔能处理一下工作。”林君如认为,生育对职业生涯确实有影响,但如果协调好,影响也可以消除,“产假6个月,对公司来说,培养一个新人也不止这些时间,只要有能力,公司也是会理解的。”

32岁的陈婷,在今年10月份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第一胎是双胞胎,其实应该是算第二胎,但我们也是实打实的三孩家庭了。”她告诉澎湃新闻,在怀孕时还曾担心过,但没想到孩子还没出生就开放了三孩政策。

陈婷的第一胎是双胞胎男孩,她说自己和丈夫没有任何性别偏向,但一直希望能够儿女双全,“想在成为高龄产妇之前再努力一次。”如今生了一个“小棉袄”三胎如愿以偿,女儿诞生的次日,陈婷发了一张两个哥哥趴在婴儿床看妹妹的照片,配文“圆满了”。

作为三孩的母亲,陈婷称,最大的感受就是那句俗话“累并快乐着”。为了能充分照顾孩子,在生育第一胎时,她就选择辞职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回想起自己的职业生涯,陈婷也曾有过后悔的念头,但转念一想:“并不是只有上班这一条路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在照顾孩子期间,她也一直在寻求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陪伴孩子能和谐相处的模式。

去年3月,一直喜欢烘焙的她,在小区里经营了一家烘焙店,主要制作幼儿零食,如溶豆、曲奇饼干、纯天然棒棒糖等,“有烘焙师傅负责产品,我主要是管理方面,生意不说很红火,但每个月收入也不错,还可以陪伴孩子。”

对于陈婷一家来说,养育三个孩子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住房,“我们现在的房子是三房两厅,一个主卧,一个是老人房,还有一个小房间是两个孩子住,现在女儿跟我们睡,再大就住不下了。”按照广州市区的限购政策,陈婷一家在未还完房贷时如果购买第二套住房,就要支付七成首付,资金上承担不了。但如果以房换房,中间漫长的买卖期、装修期,一家人将无处生活。

“我之前看有专家提倡生育三胎增加购房名额或者进行购房补贴,我觉得这个建议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因为三个孩子再加上帮忙带孩子的长辈,或者一个保姆,正常刚需房是不太能满足的。”陈婷希望未来能够出台更多针对三孩家庭的有利政策。

专家建议继续“加码”鼓励生育政策

目前“全面三孩”政策已经发布半年多,鼓励生育政策不断“加码”,各地相继启动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工作,同时密集出台鼓励生育措施,比如延长产假、设立育儿假、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等。

今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将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在法律中予以明确,同时,删除旧法中有关抚养费征收、计划生育证明、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等与三孩政策相违背的规定。

新法明确,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相关条款覆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父母育儿假、育龄女性就业服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等。

“因为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低生育率下行惯性,想要扭转这种惯性,就需要最大的鼓励生育力度。”任泽平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中国未来的生育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鼓励生育的力度。

因此,任泽平建议,在现有的政策之下继续“加码”,还应该从经济入手来减轻家庭养育负担。一是进行现金和税收补贴,如对二孩或多孩家庭,每个未成年孩子给予一定的补贴,父母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纳金额进行不同程度的减免。二是对多孩家庭提供购房补贴,通过按揭利息返还或房价打折进行补贴。

任泽平认为,在配套设施层面,最应该关注的是入托问题。他说,在法国和一些北欧国家,政府会提供普惠性的托幼儿所,以帮助职业女性产后尽可能地回归工作。但在中国,托儿服务严重缺乏,“按照之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我们建议要提高到50%左右。”他表示,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需要兴建十万个幼托中心。

任泽平认为,鼓励生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间节点,“我们现在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是很严重,还有较高的储蓄和投资率,也就是说有钱鼓励生育,如果等未来人口严重老化,养老的财政负担加剧,鼓励生育的代价就会比现在高很多。”

黄文政也指出,鼓励生育远比计划生育更难。他认为,一直以来,生育率下行的惯性被低估,导致鼓励生育的难度也被低估,目前生育矛盾已不在于“能不能生”,而是“怎么养”。

他建议,在税收、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切实减轻养育负担。如降低相关产业的税负,将幼儿园、托儿服务纳入义务教育;借鉴其他国家对生育实行的累进制奖励;延长父亲产假,降低母亲育孩负担并消除工作性别歧视等。

黄文政表示,还应从观念上来改变社会对人口的看法,“现在有人还认为人口少会更好,减少竞争,但实际上,人口萎缩后市场变小的速度会比劳动力下降的速度更快,到时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黄文政认为,目前“全面三孩”政策落地后的配套鼓励政策,相比“全面二孩”有了较大进步。需要针对养育痛点出台更多相应鼓励措施,让普通家庭愿意生孩子、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养得好孩子。

原标题:中国再出发|开启“三孩时代”:专家建议鼓励政策再“加码”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87403c5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开启三孩时代 专家建议鼓励政策再加码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55) 热点(2677) 新闻(13429) 国际(5451) 娱乐(4897)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4) 音乐(2082) 民生(3928) 行业(396) 财经(1761) 股票(372)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8)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2) 养生(105) 医学(369)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63) 观点(1045) 房产(1153) 汽车(31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2)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100) 教育(1415) 高校(1715) 法制(2290)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45) 美女(20729) 欧美(35)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