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初中毕业去工地 少走七年弯路

日期:2023年03月22日 10:44 来源:九边Pro官方账号 作者:佚名


写篇随笔吧,想到哪说到哪。

这两天的事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孔乙己火了,起因是工作不好找,大家抱怨,然后共青团和央视网下场劝大家脱下长衫,该打螺丝的打螺丝,该去工地的去工地。然后被群起而攻之了。

其实央视的思路也好理解,今年工作确实不好找,不好找的原因也明摆着,我国三驾马车,消费,基建,出口,都不太好。

消费因为这两年的连续打击,叠加对未来不明朗预期,大家能不花就不花,消费一塌糊涂。更麻烦的是,消费其实主要是房地产,房地产这两年啥情况大家也都能看得到。出口受美元加息影响,也不太好。基建倒是可以继续,可是大家又不愿意去工地。作为宣传部门,又能怎么办?

只能说些劝慰话,让大家不要那么在意起点,要深入一线,前往基层,干啥不是干。按理说这些话都是些一直以来政治正确的话,也没啥问题,可这次却激起了群怒。

那问题出哪了呢?

主要是以前正对性很差,媒体劝大家不要眼高手低,要去工厂打螺丝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不是在说自己,自己能找到工作,别人该去打螺丝,今年几百上千万人觉得就是在说自己。

还不是中国的教育太惨烈了,前几天那个妹子声嘶力竭的搞誓师大会,搞得很多人说她丑,不过绝大部分人还是觉得高考是一道门,心里提一口气,闯过去了,跨越阶层,实现美好人生,丑啥丑?

前边的话还没凉,后边的大学生就要去打螺丝,瞬间让很多人充满了绝望感,拼尽全力,费尽心机,不惜一切代价上大学,就是为了去工地?那我为啥不初中毕业就去,少走七年弯路?为啥不一步到位,去当保安呢,几十年的弯路也都省下来。

其实大家如果平时看B站,就能感觉到最近一两年以来观念的变化,B站作为大学生的主要聚集区,好像一夜之间变成了悲观的氛围,前两年还自信满满,到了今年就多多少少有点垂头丧气,原因嘛,不复杂,他们毕业了。

我这段时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00后”真是比较那啥的一批,第一批毕业生是2022年,正好是疫情防控最严的一年,去年很多毕业生后台给我留言,说根本没法去面试,很多人根本就没找工作。

今年终于解封了,然后就碰上了史上最难找工作的年份。尽管每年都说那一年是最难就业,毫无疑问,今年才是。

整个社会被一种悲观主义的氛围所笼罩,甚至很多人说不上来到底为啥悲观,反正就是悲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了“不消费不买房,不生孩子不结婚”这么个跨地域宗教。

那为啥会成这样呢?有些能说,有些不能说,比如很多人认为的贫富分化,不遵守劳动法,等等。

不过我还是要说我一直要说的那件事,就是贸易。

中国最近四十年的迅速崛起,并不是我们做了什么牛逼的事,而是因为我们准确把握住了自己在全球的定位,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众多,收入低下,改开的时候,我们的平均收入甚至比菲律宾都低好多,于是在加入WTO的时候利用了自己优势,生产廉价产品闯出了一片天地。

不过发展到现在,我发现不少人慢慢忘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并不是因为我们能生产,而是因为我们生产的东西能卖得出去。

其实有点基本的生活经验就知道,你所在的公司能存在,并不一定是你们公司生产了多高级的东西,而是因为你们生产了别人愿意花钱购买的东西。

再直观点,你创业搞了个公司,这个公司能不能生存壮大,关键就是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卖不出去产品的公司毫无意义,迟早药丸。这里“卖出去”是关键,可能你生产的东西非常low,可是销量确实好,你能赚大钱。你生产的东西逼格高,可是销量不行,那你也得倒闭。

这就是任正非所说的,华为的一切成就,都是因为做了客户所需要的事。

我们楔入到了全球贸易,生产出来的东西跟别人相比有优势,所以大家买中国的产品,产品卖出去,回笼了资金,进一步扩大产能,卖更多产品,赚更多钱,然后国力一步步壮大。然后有钱发展基建,搞军工,搞科技突破。

所以说,与其说中国制造业立国,不如说贸易立国。

很多人在聊那个“第一性原理”,贸易就是繁荣的第一性原理。

生活中也一样,你混的像不像个人,能不能出人头地,可能学历不是最关键的,人品也不是,关键是你的劳动成果有没有人愿意购买,别人愿意出高价,你就能发财,没人愿意出价,那你再牛逼也得一直穷下去。这也是为啥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人没啥文化却发了大财,博士毕业却一文不名,关键其实就是能不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卖上价。

说这话肯定让很多人不爽,不过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会发生啥?那就是工厂被自己的库存和贷款压爆,最后只好破产解散。

事实上大家肯定听过一个词,叫“中等收入陷阱”,说的就是很多国家,比如智利,阿根廷,以及东南亚国家,历史上都发展出来过自己的工业,可是到了一定时候,都不约而同出现一个现象,产品卖不出去了,于是制造业企业连环爆炸,最后彻底去工业化。以前也给大家讲过,苏联工业那么规模巨大,但是后来产品卖不出去,工厂全部当成废品折价了。

工业其实非常脆弱,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坚挺。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1890-帝国定型》,里边有些话非常有启发。

扉页上就写了一段话,说:

红利吃尽、产能过剩、老牌列强林立、国内利益集团垄断……1890年的美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然而,这也正是美国崛起关键十年的开始。

与以往任何国家都不同,美国走上了一种新型帝国之路。它不直接掠夺海外领土,而是以强大的生产和贸易能力控制世界。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不是通常理解的国家逻辑,而是无孔不入的资本逻辑。

大家看出来了吧,简直就是在说咱们,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其实也是彻底拥抱世界,公平公正地和全世界做生意,把生意做大,让大家在生意中获利,这是咱们的出路,也是世界的出路。

美国很明显也看懂了,现在显然最想做的事,是把我们赶出它的贸易体系,如果我们正好按照他的意思来,分成两个阵营斗争,那基本就是中了它的下怀。俄罗斯伊朗这些国家根本没有购买力吃下我国的制造业,大家可以去问问那些工厂主,他们最大的客户在哪?哪些客户最好做买卖从不赖账?

产业萧条的话,企业更没钱去搞研发,也就没啥高薪高科技岗位,根本用不着大学生,就跟伊朗似的,伊朗精英持续流出,因为待在伊朗也没事可做。孔乙己为啥那么惨?还不是因为他耗尽半辈子学到的东西,根本没人愿意购买,只能去做那些根本赚不到钱的事。

事实上如果没了客户,也就没必要研发先进制程的芯片了,因为那种芯片主要是装在手机上,到时候没人买,也没有海外市场可以占领,研发也没啥意义了,如果只是军用,现在的已经足够了。

可能有小伙伴说,美国要把我们踢出来,那我们有啥办法,只能是跟他干。这其实就进了美国的圈套,美国竭力想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当初苏联那副模样,我们如果张牙舞爪,自然会让所有的贸易伙伴担心,时间长了没法做买卖了。

所以说关键是保持稳定,不卑不亢,你可以不理解我,但是时间会告诉大家我们非常稳定值得信赖,跟我们合作大家都有得赚。

我在之前的文章给大家回顾过,我们经常说的“西方国家”,总觉得好像是一伙的,其实根本不是,欧洲有自己的打算,英国也有自己的,美国的算盘某种程度上又和那些国家矛盾的,而所有国家都是趋利避害的。

之前欧洲把自己的能源命脉交给了俄罗斯,双方互利互惠,尽管矛盾一堆,但是生意几乎没停,美国对这事意见非常大,可是也没办法。

直到俄乌战争爆发,给了别人口舌,能源贸易彻底中断,后来物理上被炸了,现在这个环境也没法修复,如今俄罗斯和欧洲也就彻底没了共同利益,双方剑拔弩张。

但是我们还有共同利益,目测在接下来很多年里依旧可以保持贸易的旺盛,当然了,前提是我们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继续以贸易为主导,不惹事不怕事,慢慢来,经济有好有坏,总是周期性波动,但是最后总能好起来,关键是不要跟世界脱钩。

至于大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从侧面也能看出来,我国对贸易的依赖非常重,市场稍微有点萧条,上千万人的生计也就成了问题,找工作困难,生活处处碰壁,大学时期形成的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信任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铁杆粉红也变成了恨国党。

改善大学生就业什么的,没啥快捷办法,只能是继续稳定发展,给足大家稳定的预期,大家肯投资敢投资,肯消费敢消费,工作岗位自然出来了。最可怕的事就是预期不明,大家不敢投资工厂,不敢花钱,岗位变少,悲观预期进一步席卷剩下的人,更加不消费,进一步螺旋下滑。

此外大学生又跟农民工不一样,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往往需要更复杂的预期。

比如前些年计算机系大火,毕业生工作特别好找,并不是互联网大厂需要那么多人维持运营,而是他们觉得未来会更好,所以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这些钱变成了毕业生的工资,让计算机系的毕业生体会到了一种考大学改变命运的感觉。

这两年互联网公司砍掉了“预期产业”,也就是不再为“可能性”打钱,计算机专业立刻现了原型。其他行业也一样,如果足够成熟,根本用不着什么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基于“可能性”研发的行业才需要人才。但是这种长期投资更需要稳定预期。

就好像你本来想雇几个高学历搞个十年后能获利的研究,但是对未来不确定,你准备等等再看,然后不投资了,工作岗位也就消失了。

绝大部分研发完全是存在于预期里的东西。

前几天总理有句话,说“从上往下看都是问题,从下往上看都是办法”,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自下而上的市场化解决问题的思路。

只要大家觉得未来不会发生巨变,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去追求财富,富人会通过投资把钱变多,大学生会努力去提升自己赚更多的钱,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根本不需要去做什么规划。

最可怕的事就是大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啥,不投资不消费,工作岗位不增加,也没有研究型岗位,大学生的知识没啥用武之地,雇主也不会为了他们的学历支付工资,找不到工作,那只能是劝大学生去做初中毕业生做的事了。而且这种预期会被加强,大家别忘了,接下来每年我们都有上千万毕业生,还有每年两千万的退休老人。

所以这时候最关键的,媒体应该做的不是劝年轻人脱下长衫,而是重申共识,让大家意识到将来会越来越好,意识到国家会稳定发展,所有人充满信心,投资和消费上来了,岗位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信心比金子珍贵,因为金子不会变出更多的金子,信心却可以。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98218c3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标签:
评论: 初中毕业去工地 少走七年弯路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57) 热点(2677) 新闻(13432) 国际(5452) 娱乐(4904)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4) 音乐(2082) 民生(3931) 行业(399) 财经(1763) 股票(372)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9)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1)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2) 养生(105) 医学(369)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65) 观点(1045) 房产(1153) 汽车(311)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2)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100) 教育(1415) 高校(1715) 法制(2291)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46) 美女(20743) 欧美(35)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