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哈佛禁令引众怒 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日期:2025年05月24日 20:40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佚名

【文/观察者网 邵昀】美国特朗普政府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SEVP)资质,这意味着哈佛不仅不能再招收国际学生入学,正在哈佛就读的外国非应届毕业生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目前,哈佛大学招收了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800名国际学生和学者。截至2023年秋季学期,国际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的27%以上。根据哈佛大学国际办公室网站的统计数据,国际学生中占比最高的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特朗普对哈佛学生的攻击在全球引发反响”,彭博社23日报道说。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哈佛学生和校友都对该禁令感到震惊,有人为自己的规划被打乱而烦恼,害怕多年投入打了水漂,更有中国学生感到自己因国籍受到“针对”。
美国国内则有声音担心,此举将使美国高等教育的声誉和未来发展遭受冲击。“这种做法恶毒、非法、不明智,而且非常有害。”哈佛前校长、美国前财长萨默斯22日说。他呼吁哈佛校方身先士卒反抗这种“暴政”,“如果连哈佛都做不到……还有谁可以?”
最新消息显示,哈佛大学23日就禁收国际学生令起诉特朗普政府,称其违反宪法,是对哈佛拒绝屈从白宫政治要求的报复。今年3月起,美政府先后要求哈佛关闭“多元化、平等、包容”(DEI)项目、削弱管理人员权力、整改招生标准等,遭哈佛拒绝后陆续冻结对其近30亿美元拨款。

当地时间2025年5月2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旅行团在哈佛园内的约翰·哈佛雕像前经过 视觉中国
“以为是假新闻”
正在哈佛肯尼迪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姜方洲说,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消息一出,他的几个群聊就都“炸”了。
“大家都很不确定,”姜方洲告诉彭博社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我震惊了好一会儿,根本没想到政府会做到这一步。”姜方洲今年30岁,最近原本正和妻子商量下个学年的住宿,但现在他开始担心自己的签证是否仍然有效。“现在我该如何规划我的生活,我们的生活?”
21岁的哈佛在读公共卫生硕士生张凯祺(Zhang Kaiqi,音)说,他一开始还以为这是假新闻。路透社称,张凯祺原定23日飞回中国,行李和纪念品都已打包。但得知禁令后,他不得不紧急取消了昂贵的机票,也因此失去了原计划在中国一家美国非营利组织实习的机会。
“我感到非常难过,也很生气。”但张凯祺表示,在哈佛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最焦虑的应该还是那些暑期在学校有研究助理工作的学生,因为这些职位与签证状态挂钩,又对他们未来申请博士非常重要。
路透社发现,有哈佛肯尼迪学院在读的中国研究生23日在小红书发帖调侃(现已隐藏),自己成了“哈佛难民”。帖主特蕾莎(Teresa)说:“我们的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封邮件,说学校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在未来72小时内做出回应,并计划与政府进行谈判。”
据美联社最新消息,哈佛当地时间23日在波士顿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称特朗普政府的禁令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并将“对哈佛大学及其7000多名签证持有者造成直接且毁灭性的影响”。哈佛表示,计划申请临时限制令,以阻止国土安全部执行这一举措。
中国学生:不敢离开学校
根据哈佛大学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学生是该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其次是加拿大、印度、韩国等。
33岁的什雷亚·雷迪(Shreya Reddy)来自印度,现在美国工作,是Visa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她说,她还差几个学分就能在哈佛拿到EMBA学位,原本计划7月返校,如今担心自己无法毕业。
雷迪表示,她已经为她的MBA学习花费了8.6万美元,但现在不仅可能拿不到哈佛商学院的文凭,还可能就此失去相关校友和人脉网络,更不用说损失的金钱了。“这真的很难接受。我已经付了学费,机票也订好了。我不知道这对我和其他国际学生意味着什么。”
一名来自韩国、不愿透露姓名的哈佛商学院学生也对彭博社表示,考虑到美国政策变化之快,他开始怀疑这个文凭是否值得自己承受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这种压力可能更大。“我认为,与其他群体相比,中国学生群体无疑感觉更加受到针对。”一名24岁的张姓学生对路透社说,他正在哈佛攻读物理学博士。出于安全考虑,张同学没有透露全名。
张同学补充:“有朋友建议我,如果事态升级,最好不要继续住在现在住的地方,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的人有可能直接上门把你从公寓带走。”
特朗普政府22日无端炒作哈佛“与中国合作”,并施压校方在72小时内提供过去五年来该校外国学生涉嫌“非法”活动的一系列信息。两名中国学生表示,其所在一些WhatsApp群组中,不少惊慌失措的国际学生正密集共享信息和法律建议。有律师建议学生不要离开美国,也不要坐飞机回国,静待学校的正式通知。
“被政治目的绑架”
CNN指出,来自全球的优秀生源,长期以来不仅是美国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更被视为美国在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媒担心,特朗普政府的禁令实施后,可能进一步殃及以哈佛为代表的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全世界的声誉。
哈佛本科生学生会联合主席、来自巴基斯坦的大三学生阿卜杜拉·沙希德·西亚尔(Abdullah Shahid Sial)坦言,学生们都预料到禁令可能发生,但“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西亚尔说,他认识一些海外人士此前尽管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但最终还是决定不来美国留学,原因正是觉得美国的风险太大。
在美国《纽约时报》看来,随着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摩擦,好莱坞、iPhone等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在中国开始式微,唯独像哈佛这样的美国精英高校属例外,是为数不多的、中国民众仍然能感受到美国“吸引”的理由之一。然而,经此风波之后,恐怕“连这座灯塔也岌岌可危了”。
“每个人都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理想来到这里,但当我试图了解世界时,世界却把我拒之门外。”一位目前就读于哈佛的中国研究生告诉《纽约时报》,她因担心签证问题而保持匿名。报道说,这名研究生表示,她现在想毕业后回到中国。

有中国学生反映,禁令已经开始影响相关签证发放 小红书
在美国读完本科、刚被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生项目录取的索菲·吴(Sophie Wu,音)则表示,得知禁令后,她只感到“麻”了。“我没想到校方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决定,而且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报复,而不是一项政策决定,”她对CNN说,“国际学生正被某种政治目的所绑架。”
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在来自瑞典的哈佛大四学生利奥·格登(Leo Gerden)看来,在白宫和大学之间的斗争中,国际学生被用作“扑克筹码”。
虽然禁令不会影响下周就能毕业的格登,但他仍然非常关注这一关乎学生言论自由的事件。他认为,对于其他哈佛留学生、尤其是新生而言,即使转学去美国其他高校也将“非常危险”,因为特朗普的禁令绝不会止于哈佛。
格登22日接受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采访时透露,很多人都在考虑转学到其他国家的学校。就他自己而言,格登表示,他已经申请了清华大学的苏世民奖学金,明年就会去中国,之后再回欧洲。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关做法只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和国际信誉。“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毛宁说,中方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禁令伤害或已不可逆
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留学生的做法,在美国国内也受到批评。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执行主任凡塔·阿乌(Fanta Aw)表示,驱逐国际学生将对美国的未来人才输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失去国际学生的贡献,将会削弱本国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并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安全和全球竞争力造成严重后果。这些结果与本届政府声称要让美国更安全、更强大、更繁荣的目标背道而驰。”阿乌在一份声明中说。
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22日猛烈抨击特朗普政府阻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决定。“这种做法恶毒、非法、不明智,而且非常有害。”萨默斯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为什么要阻止6000名才华横溢、渴望来美国留学的年轻人实现梦想?这完全没有道理。”
萨默斯指出,切断外国学生的交流机会将损害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也违背了美国作为民主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说,特朗普此举将成为其他国家争夺国际学生市场的一份“大礼”。“我们国家正在尽最大努力帮助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高等教育系统。”
他呼吁哈佛身先士卒,反抗特朗普的“暴政”。“这些国际学生原本是我们国家的骄傲,而我们正在亲手毁掉这一切,这是一个灾难性的、自我造成的创伤。”他22日在接受CNN采访时说:“如果连哈佛都无法抵御这走向专制的一步步,那还有谁能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23日宣布,向现正就读哈佛大学的国际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学位课程录取通知的学生,发出公开邀请,欢迎他们加入港科大继续学业,延续学术追求。香港大学同日也在其招生官网上新增“特别公告”,含蓄表示对于全球排名前50大学的学生安排有“转学政策”。

不过,也有学生认为,即使哈佛抗争成功,特朗普政府禁令所造成的伤害已不可逆。“即使特朗普此刻彻底收手,我认为重建国际社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信任也需要很多年。”西亚尔说。


本文地址:https://www.24fa.com/n117915c80.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lantu |
标签:
评论: 哈佛禁令引众怒 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720) 热点(2664) 新闻(13350) 国际(5380) 娱乐(4780)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40) 音乐(2082) 民生(3869) 行业(371) 财经(1735) 股票(371)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7)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1) 养生(105) 医学(368)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13)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1) 社会(10004) 观点(1036) 房产(1147) 汽车(303)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60) 展会(4) 数码(221) 足球(222) 体育(1090) 教育(1407) 高校(1688) 法制(2252) 军事(550) 游戏(261) 小说(913) 美女(20349)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7)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1) 历史(364) 人物(94)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