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西省气象局表示,截至9月25日,江西干旱已持续70余天,3个月内降水减少7成。鄱阳湖水域缩8成,湖床刮起“沙尘暴” 。
由于一直无有效降雨,截至目前江西11个设区市均组织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95个作业分队开展抗旱、降温人工增雨作业1241次,发射火箭弹1835枚,燃烧地面烟条828根。累计作业影响面积约23.2万平方千米,累计增加降水量约11亿立方米。
据此前报道,由于无有效降雨,江西全省95.7%的县(市、区)出现特重气象干旱,在持续高温下,江西赣江变成“干江”,大部分河床裸露,位于江西永修的“最美水上公路”也因此变成了“草原公路”。
此次江西干旱程度强、范围广、时间长,当地森林火险等级(4)到5级(极高),而预计未来一周内江西仍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各地需继续做好干旱防御工作。
湖南90个县市区达特旱等级
7月8日以来,湖南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气温居历史同期第1高位。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截至昨天(25日),全省122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中旱以上等级,90个县市区达到特旱等级。预计未来一周省内降水偏少,10月2日前干旱持续发展;气温方面,明天开始湘南出现35℃高温天气,30日后全省大部分地区可达35℃。
中央气象台9月25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
9月25日气象干旱监测,江苏西南部、安徽大部、河南中部和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北部和东部、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中北部、重庆东南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浙江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东南部、福建西北部和东北部、江西大部、湖南中部至南部等地有特旱。预计,未来3天,重庆、贵州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对缓解气象干旱有利,但其余大部分旱区仍将少雨,气象干旱将持续或发展,需要继续做好防旱抗旱相关工作。
今年这么旱为啥粮食还“有望丰收”
拿今年的情况来说,大环境上,长江流域虽遭遇极端天气,但东北、华北地区光热条件好于往年,占秋粮大头的玉米长势喜人,稳住了秋粮丰收的底气。即便是在旱情最严重的南方几省市,形势判断也要辩证地看。7、8月份,中稻遭遇旱情,但占南方秋粮生产重头的晚稻那时尚处于育秧期,受干旱影响有限。挺到8月下旬,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开始降雨,旱情稍缓加之管护得当,部分轻度受灾的稻田也追回了一些产量。
从旱情维度来看,虽然今年南方部分地区的高温干旱、水文情况甚至达到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峰值。但需要厘清的是,干旱包括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等多种,气象干旱是其他干旱的基础,通常气象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水文干旱与农业干旱,而后两者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的影响,其频率小于气象干旱。因此,虽然“持续高温”“不下雨”的气象干旱引起了“河断流”“塘见底”的水文干旱,但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让庄稼降得了温、喝得上水,就等于截断了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之间的“因果链”,将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具体到今年,虽然旱情肆虐。但是早在十多年前,南方主要粮食产区就未雨绸缪,推广种植耐高温特性的水稻品种。在水稻主产省之一的湖北省,能否通过耐高温测试,是关系到水稻品种一票否决的基本门槛。往年,耐高温水稻在生长季只需灌上一两次水就能大获丰收,今年一些地方连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超过了30天,这些水稻最大限度地耐得住渴、抗得住热,表现优异。
另一方面,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早把深层管网系统铺到了地头。可以说,只要还有水,灌溉水源就可以直达田间,实现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旱情发生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基层干部以及种粮农民就马上行动起来。多措并举抗旱情,全力以赴保丰收。农业农村部迅速向抗旱一线派出10个专家组和12个科技小分队。旱情严重的地区,几乎所有的干部都下沉到了抗旱一线,引江水、提湖水、调库水;打井抽水、应急送水、人工增雨。千方百计找到水,精打细算用好水。调配水源、以水调温、改种补种,“锱铢必较”地对待每一亩地、每一株苗,与旱情展开拉锯战,大灾之地变小灾,小灾之地化无灾。
原标题:江西干旱已超70天:鄱阳湖刮沙尘暴 今年这么旱为啥粮食还“有望丰收”?